约瑟夫·约阿希姆
约瑟夫·约阿希姆
约瑟夫·约阿希姆(Joseph Joachim,1831–1907年),著名匈牙利小提琴家。技术精湛,演奏贝多芬的四重奏和巴赫的奏鸣曲最为拿手。约阿希姆五岁开始学琴,1849–54年、1854–66年先后在魏玛和汉诺威任首席小提琴手,1869年组建约阿希姆四重奏团。约阿希姆是小提琴教师,一生创作了包括《匈牙利协奏曲》(1860年)在内的众多著名小提琴作品。是最早录制唱片的演奏家之一。是第一个宣告“演奏家是为了音乐作品而存在的,而不是音乐作品为了演奏家而存在”的人,约瑟夫·约阿希姆奠定了小提琴演奏忠实于原作的现实主义原则。德国小提琴学派在19世纪后半期的领袖人物。
奥匈帝国的天才男孩
约阿希姆出生于1831年6月28日现属于奥地利的Kittsee小城,父亲是在现在斯洛伐克共和国首都旁的小镇「基特锡」(Kittsee)的一位犹太商人,1833年在约阿希姆两岁时,带着全家搬到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四岁时,约阿希姆得到了一个玩具小提琴的礼物,天生的音乐细胞,让约阿希姆在小提琴上的天份很快显露。当时小小约阿希姆在布达佩斯与一位波兰小提琴家Stanislaus Serwaczynski(其后成为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的老师)学习,并被大家公认是位音乐小天才,因此七岁时,约阿希姆就被送到了维也纳深造。
早熟的少年
七岁大的孩子在拉琴上,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方式,一开始的老师老格奥尔格觉得那些缺点不容易改善,就不太愿继续指导约阿希姆。幸好后来在友人的协助下,约阿希姆转而向贝姆(Joseph Bohm)学习,贝姆同样来自匈牙利,是当时在音乐院中最著名的小提琴老师,贝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知如何带领这个年纪小小的孩子,除了技巧,在音乐上也让约阿希姆能有深刻完美的演奏。 12岁的约阿希姆就在评论家们良好的评价下,从维也纳音乐院毕业,并决定前往莱比锡继续深造,不久,随堂姐芳妮·维根斯坦(哲学家路德维希·维根斯坦的祖母)移居莱比锡。莱比锡过去一直是学术上的重镇,除了有间著名的莱比锡大学,在音乐领域上,例如巴哈曾经在莱比锡工作过相当长的时间;门德尔松来到莱比锡后,亦将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指挥的有声有色。 1843年,门德尔松成立莱比锡音乐院,拥有非常好的师资阵容,约阿希姆就是在这年进入莱比锡音乐院深造,并与门德尔松开始一段关系匪浅的师生关系。
恩师门德尔松
1844年,在伦敦成功地演出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第一次看到约阿希姆演奏时,即深知这个少年未来将有不可限量的发展,他与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家斐迪南.大卫(Ferdinand David),带给约阿希姆非常多的成长。尤其是门德尔松对于约阿希姆的影响很大,除了是约阿希姆的精神导师,更是约阿希姆崇拜的标竿,他指点约阿希姆的从不限于小提琴演奏,而是更广大全面的音乐内涵与艺术的精神,使得约阿希姆除了在音乐上成长,更滋长这个少年的人格与个性。门德尔松实在很喜爱约阿希姆,有时也会参与大卫为约阿希姆上的小提琴课—以家庭音乐会的演奏方式,加强技术已经很好的约阿希姆有更上一层的空间。到莱比锡三个月后,门德尔松即安排自己与克拉拉-舒曼一块和约阿希姆同台演奏,并在次年,带着约阿希姆一同到英国旅行演出。在伦敦的音乐会中,由门德尔松指挥,约阿希姆表演了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获得的佳评不断;隔年,约阿希姆在德勒斯登于舒曼的指挥棒下,演奏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同样获得音乐大师们的肯定。才刚满十六岁的约阿希姆,已开始巡回演奏,担任布商大厦管乐团团的助理首席,协助大卫乐团事务,并且,门德尔松更聘请约阿希姆在音乐院中教学,由此让我们得见约阿希姆获得的赞赏与期待。
威玛一行
1847年门德尔松的逝世,带给约阿希姆极大的打击与悲伤,失去恩师的他,决定离开莱比锡调整心情,就在李斯特的邀请下,于1850年到威玛工作,担任威玛管絃樂团的首席。当时的李斯特与华格纳代表的是乐坛上另一股新的势力与声音,约阿希姆很有兴趣想要更进一步了解。但过了不久后,约阿希姆就失望了,受过严谨且正统观念的他,无法同意李斯特的想法与作品,那种极欲表现自我、带有媚俗色彩、又夸张浮华的手法,于是约阿希姆决定离开威玛,前往下一站—汉诺威,这个在他的人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城市。
汉诺威的十五年
汉诺威的国王乔治五世,由于失明而十分热爱音乐,他在1853年聘请阿姚幸担任宫廷乐团的首席与指挥,给予约阿希姆丰沃的薪水与保护,并与约阿希姆维持很好的友谊,让约阿希姆得以在汉诺威时,尽全力发展演奏事业,包含在国际间建立优秀小提琴家的声誉、组成了约阿希姆弦乐四重奏、并在作曲上缴了漂亮的成绩单,他多数的作品都是在汉诺威时完成。更重要的是,约阿希姆与音乐家们的交流,这些友情更让约阿希姆更能得以留名音乐史上,特别是舒曼、勃拉姆斯、布鲁赫都为他写了协奏曲,缔造了非常傲人的纪录。
舒曼与约阿希姆
十四岁的约阿希姆,曾在杜赛多夫与舒曼合作协奏曲演出;1853年时,约阿希姆到杜赛多夫指挥乐团,更和住在当地的舒曼夫妇成为好友,虽然不久后,舒曼的精神状况持续恶化,约阿希姆还是与他们维持良好友谊,更成为少数几位曾到病院探访舒曼的友人。舒曼很赏识约阿希姆的创作与演奏,曾把自己的小提琴幻想曲(作品编号131)献给约阿希姆。舒曼逝世后,约阿希姆仍旧与克拉拉-舒曼保持信件的往来,有时还会同台演出。而约阿希姆对于舒曼夫妇还有一件重要功绩,就是将二十岁的勃拉姆斯介绍给他们,让舒曼可以安心的去天堂,而克拉拉-舒曼在没有舒曼后,仍旧有一位可以互相依赖的对象。
勃拉姆斯与约阿希姆
1853年5月间,约阿希姆与勃拉姆斯相遇,只相差两岁的年轻人,发现彼此间有许多共同话题与音乐信念,很快建立了友谊,相互鼓励的在音乐道路上前进。一开始已经很有名气的约阿希姆对于勃拉姆斯的事业发展帮了不少忙,例如介绍李斯特、舒曼夫妇等音乐家给勃拉姆斯;而勃拉姆斯则是协助约阿希姆坚持古典主义的理想,并且与当时李斯特及瓦格纳的「新德意志乐派」有一段长时间的对抗。约阿希姆与勃拉姆斯长期的友谊,却也曾抵挡不住考验,两人断交好多年后,才重修旧好。两人吵架的原因源自约阿希姆的婚姻,约阿希姆认为勃拉姆斯居然是站在妻子那一方,出卖两人间互信的友谊,后来则因勃拉姆斯写了一首协奏曲给约阿希姆,在创作过程中,勃拉姆斯经常有一些小提琴相关疑问请教约阿希姆,才使两人慢慢恢复了情谊。
约阿希姆的婚姻
约阿希姆在1863年间,与同在汉诺威的女低音阿玛丽亚·魏斯(Amalie Weiss)结婚,这位歌艺很好的女声乐家,连勃拉姆斯都曾写过一些歌曲献给她。婚前,约阿希姆曾要求阿玛丽亚在婚后能够淡出舞台,在家相夫教子,阿玛利亚虽不情愿,还是同意了。但是阿玛利亚在婚后不久,还是重返舞台继续演唱,致使约阿希姆十分不悦,两人间经常因妻子的工作与应酬而常有争执,到了后来,约阿希姆怀疑阿玛利亚与勃拉姆斯的出版商齐姆洛克有染,曾写了一封信给勃拉姆斯提到要告齐姆洛克。而勃拉姆斯自然想要为两方调解,他是相信阿玛利亚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于是在1880年写了一封信给阿玛利亚,提到自己不相信约阿希姆的话,还有约阿希姆的个性是会折磨自己与别人,在与约阿希姆三十年来的相处上,勃拉姆斯自己也忍受很多痛苦等等的话语。约阿希姆的这件家务事就这样闹上法庭,这封勃拉姆斯的信件在诉讼过程中被阿玛利亚拿来证明自己是清白的依据之一,当然,约阿希姆自然认为被最好的朋友出卖了,愤而与勃拉姆斯断交。而与阿玛利亚的婚姻,也在1882年宣告终止。在巨蟹人的特质上,包含内心敏感、对人较不易信任、善于隐藏心事,十分具有家庭观念,喜爱照顾别人等,这些特质反应在约阿希姆与阿玛利亚的婚姻上,似乎就较能体会为何有这样的结局。
前往柏林
因汉诺威在1866年后由普鲁士王国掌管,约阿希姆便离开了汉诺威前往柏林,到了柏林的次年,约阿希姆接掌刚成立的柏林音乐院,担任院长一职,在音乐院中开始长达三十年的教学生涯,并在柏林度过他的后半生。约阿希姆将柏林音乐院带的有声有色,成为当时欧洲最优秀的音乐院之一,他对学生以学院派的方式来指导,除了技术,更重视艺术的层面,要求学生必须建立艺术的涵养,而且要有丰富的想像力与歌唱性。约阿希姆自己的弦乐四重奏,更是在四处的巡演下,建立国际间的知名度,许多过去被冷淡的弦乐四重奏,都因约阿希姆四重奏精湛的演奏下,重新赋予生命。约阿希姆在指挥上也有不少发挥,除了带领音乐院及自己的乐团,曾在1882~87年间,指挥柏林爱乐。
学院派的特质
十九世纪著名的乐评家汉斯立克曾形容约阿希姆演奏「不只是伟大、崇高、自由,还更有着不可动摇的严肃性」。在约阿希姆的音乐上看见的,就是该如何就如何,丝毫不打折扣的演奏,很实在、精确、传统,也就是属于学院派的演奏方式,不会有激烈情感与冲动的表现,但是在温暖厚实的琴音中,约阿希姆是含蓄的让音乐说话,却能够让听众进入安宁深刻的内在。约阿希姆曾编订许多作品的华彩乐段(Cadanza),包括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小提琴协奏曲,直到今日都是众多小提琴家喜爱采用的演奏方式。约阿希姆从在汉诺威时期,除了推广巴哈、贝多芬的小提琴作品,亦很乐于演奏新的创作,当时许多年轻的作曲家们都是他的好友,约阿希姆也从不吝于为朋友发表新作。
创作之路
除了提供其他作曲家在写作小提琴曲时的建议,约阿希姆也曾自己动笔写下不少的小提琴作品,例如有三首协奏曲、五首音乐会序曲、一部清唱剧、一些室内乐与歌曲等创作,音乐中常带有着一些匈牙利的味道,可说是受到小时后成长环境的影响,不过,一般对他作品的评价是普通。而这位在演奏与教学上,影响后来众多小提琴家的约阿希姆,在受到世人的尊崇中,于1907年8月15日逝世于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