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蒂博
雅各·蒂博
雅各·蒂博((Jacques Thibaud 1880-1953)于1881年9月27日出生在法国的名城波尔多,他的父亲是一位职业小提琴家,曾在当地的歌剧院乐队中任职。蒂博一家子女众多,总共有七个孩子,而雅各·蒂博则是其中最小的一个。蒂博的家庭中充满着音乐的气氛,哥哥们都随父亲学习钢琴或小提琴。到了他五岁的时候,父亲便安排他开始学习钢琴,然而在学了不久之后,小蒂博就吵着要改学小提琴,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小提琴要比钢琴更使他欢心。于是,年幼的蒂博就这样决定了自己一生的命运。蒂博一家有着非常和谐、温馨而又良好的音乐氛围。每天晚上,父子、兄弟们都要聚集在一起演奏室内乐,而这时往往也是蒂博最为愉快和兴奋的时刻。在他们演奏的乐曲当中,蒂博最喜爱的是莫扎特的音乐。
蒂博在年仅11岁时首次登台演出。当时,他那初露锋芒的技艺受到了在场听众们的热烈欢迎。在这之后,为了使蒂博增长见识和受到锻炼,父亲便带着他从波尔多来到了奥塞尔。在那里,幼小的蒂博同样举行了多场成功的音乐会,使得当地的人们大为震惊。1893年,为了使蒂博出众的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发挥,家里人安排12岁的蒂博到巴黎音乐学院去学习深造。在这里,蒂博有幸成为著名小提琴教授马尔西克的学生。这位在当时誉满全欧的法国小提琴家曾经是著名的马扎尔和约阿希姆的学生,同时又是卡尔·弗莱什和乔治·埃奈斯库的老师,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位有着深刻造诣而又桃李满天下的名师。蒂博得以在他的门下深造,应该说是他日后演奏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具有决定意义的大事。
蒂博跟随他所尊敬的老师马尔西克学习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无论是在小提琴演奏技艺上还是在音乐修养方面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1896年,蒂博在毕业音乐会上荣获了金质奖章,成为马尔西克培养出的一名得意弟子。1898年,蒂博与当时巴黎的爱德华·科洛纳乐队进行了一系列的成功演出,最后,他经过不懈的努力而终于成为这个乐队的首席,并且作为独奏家频繁地在巴黎登台。据统计,仅在1895年冬天的音乐季中他就演出了54场。如此频繁而活跃的艺术经历及耀眼的成功,使得年轻的蒂博得以在巴黎这个艺术之都站稳了脚跟。
20世纪初期的几年,是年轻的蒂博在欧美国家大展才华的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他先后作为独奏家在上述地区和国家中举行了大量的音乐会。他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演出时,德高望重的老一辈大师伊萨依亲自指挥乐队为他伴奏,并由此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从布鲁塞尔转道柏林演出以后,他又在当地拜识了另一位小提琴艺术权威约阿希姆。与这两位19世纪卓越的小提琴大师相识,在蒂博的艺术生涯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伊萨依,他那热情和富有新鲜气息的演奏风格极大地影响了蒂博,当时,作为法比学派年轻一代小提琴家代表人物的蒂博,的确从伊萨依身上学到了许多代表着新思维、新技术和新的艺术观等方面的东西。1903年,蒂博到美国举行演出,在那辽阔的大洋彼岸,他那精湛而又带有新奇感的演技曾受到了各地听众的广泛好评。此外,在他个人早期的辉煌演奏生涯中,英国也是一个使他展示才华的宝地。他曾多次来到这个国家,将自己那富有个性魅力的演奏艺术留在了当地广大听众的心中。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蒂博应征入伍,来到法国陆军服役。他曾在凡尔登的一次战役中负了伤,几乎毁了他那作为小提琴家而异常宝贵的手指,所幸的是最后他终于战胜了伤痛而保住了手指。1916年,年已35岁的蒂博从部队中复员,重新回到了职业小提琴家的岗位上。
在蒂博那富有浪漫色彩的演奏生涯中,还有着一段十分有意义且又影响广泛的经历,那就是他与著名钢琴家科尔托和著名大提琴家卡萨尔斯一起所进行的室内乐演奏活动。事实上,他们这个日后誉满全球的三重奏小组早在1905年左右就开始活动了。谈到这个特色突出的三重奏小组,卡萨尔斯曾经回忆道:“当时我们三人是在一种亲切而真挚的感情支配下组合在一起的,我们一起游历了世界的很多地方,并从彼此默契的合作中获得了真正的快感。”
蒂博与科尔托和卡萨尔斯一起合作了30余年,这期间他们在世界各地举办了无数场令人无比怀恋的音乐会。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和拉威尔等众多作曲家的重奏作品,在经过他们三人那高超的演奏技艺和精美的合作之后传达给了世界各国的听众。此外,蒂博、科尔托和卡萨尔斯的三重奏组也以他们的辉煌业绩成为这种室内乐形式的现代鼻祖。自他们之后,海菲茨、阿·鲁宾斯坦和皮亚蒂戈尔斯基,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奥波林和克努塞维茨基,科岗、吉烈尔斯和罗斯特罗波维奇等都组成了相同形式的三重奏小组,并且在他们所开创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
进入30年代以后,蒂博的演奏生涯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在这段时期中,作为独奏家的蒂博已具有了很高的国际威望,而作为法国小提琴演奏艺术的优秀代表和继承者,他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尊重。1936年,正值艺术高峰期的蒂博来到了前苏联访问演出。在那里,他那特色出众的演奏艺术再一次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当时,前苏联著名的钢琴大师涅高兹就对蒂博的演技赞叹不已,他称蒂博的演奏文雅、柔和,具有深切的歌唱性,同时将蒂博看作是一位气质朴实而又极富感染力的浪漫主义艺术家。而后来成为前苏联小提琴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的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则通过蒂博那充满艺术灵性的演奏发现了大量自己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东西,即而在他自己日后的演奏中努力吸收和融合了这些宝贵的优点。
在全世界笼罩着战争残酷的风云中,此时的蒂博却并没有离开被纳粹所占领的法国。据他自己说,在这段时期里他从未为纳粹演出过一次,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他在这段有限的时间里,与优秀的法国女钢琴家马格丽特·隆一起创办和开创了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音乐学校和音乐比赛。1943年,第一届“玛格丽特·隆-雅各·蒂博国际音乐比赛”如期举行。战争结束以后,这项比赛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直至今日,已经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比赛。
蒂博在技术和表演风格上是独树一帜的。作为法比学派的突出代表人物,他在风格上既有着继承传统的一面,又有着发展创新的一面。总的来看,他在精神气质上继承着伊萨依和克莱斯勒的新颖内涵,但在成就和影响上却还远未达到上述二人的高度。然而,蒂博所处的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巧合的年代,恰巧就是在这段时期里,蒂博成为克莱斯勒与海菲茨之间的一位桥梁式人物。从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上来看,蒂博对伊萨依和克莱斯勒的创新都有着一定的继承,如对滑指技巧的掌握和发展以及对揉弦技术的完善等方面,蒂博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蒂博的演奏音色十分甜关、纤巧和晶莹,由于他本人的性格十分爽快、和蔼和文静,因此他的演奏风格显得异常雅致,总体上带有着法兰西式的、纤细而有节制的浪漫主义激情。蒂博的演奏技巧在当时被看作是十分出众的,而且他那种特殊的妩媚情调也极富吸引力。然而他的天才则主要体现在生活化的自然意境中而并非深奥的思想性方面,关于这一点,英国评论家亨利·罗恩曾这样写道:“蒂博的演奏从来就不带有真正严肃的、深刻的或理性化的性质,而总是表现着轻快的精神和自然的神态。”
蒂博是小提琴演奏家当中演奏曲目范围相对狭小的大师。当然这里并不包括他作为著名室内乐演奏家所演奏的大量重奏作品。事实上,作为独奏家的蒂博在对莫扎特等德、奥作曲家的作品有着精巧的演释以外,还实实在在是一位法国小提琴作品的演奏权威,例如圣桑、拉罗、肖松和弗朗克等人所创作的协奏曲、奏鸣曲和其它形式的乐曲,蒂博的演奏都是有声有色和韵味十足的。此外,对于莫扎特和勃拉姆斯的协奏曲,他也演奏得十分拿手。
蒂博生活在早期录音技术发展的时代,他在自己的一生中无论是作为室内乐演奏家还是小提琴独奏家,都为后人留下了一批价值珍贵的唱片。虽然,今天人们听他的录音远不如听帕尔曼的录音在技巧、风格和音响效果方面那样过瘾和现代化,但却能够从中品味出许多上世纪早期大师所特有的独创性味道和风格,并且找寻到小提琴演奏艺术近代发展道路的轨迹,这对我们更好地了解今天的小提琴演奏艺术是大有帮助的。
蒂博一生录制过莫扎特、勃拉姆斯、拉罗和肖松等作曲家的著名协奏曲、二重协奏曲和其它独奏曲等作品,这些唱片文献都是今天唱片收藏家和音乐爱好者手中的珍品。然而,在他所录制的众多唱片中,当属1927年他与著名钢琴家科尔托一起录制的弗朗克的《A大调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最具影响力。在这张唱片中,蒂博以极其细腻的、充满法兰西特有芬芳的情感和温柔优美且又魅力无比的风格,将弗朗克的这首伟大的作品诠释得美妙绝伦,充分显示出了他作为法国作品演奏权威的真正实力。
蒂博除了是一位小提琴演奏宗师以外,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教育家。晚年,他在与马格丽特·隆所共同开办的音乐学校中进行着勤奋的教学工作。他所教授出的最为优秀的弟子当属法国杰出的女小提琴家吉娜特·内弗,这位当时的小提琴新秀曾在1935年波兰举行的“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击败了包括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在内的众多选手而一举夺魁,从而成为当时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焦点。1949年,内弗在一次飞机失事中遇难身亡,年迈的蒂博闻迅后极度悲伤。但是谁能想到,仅仅过了四年,蒂博便也像他的女弟子一样,在飞往日本的途中因飞机失事而蒙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