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施特劳斯II
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约翰·施特劳斯II(Johann Strauss,1825-1899),在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负盛名。老约翰原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银行职员,但小约翰却违背了父亲的意愿,跟父亲的乐队队长学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作曲家学作曲,立志像他父亲那样以音乐为职业。1844年,十九岁的约翰·施特劳斯已经带着一支由十五个人组成的乐队,当众表演他自己的作品,同他父亲的乐队分庭抗礼了。1849年,老约翰去世后,小约翰便负责领导他父亲的乐队,自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以指挥自己的乐队,接受国内外无数次的定期邀聘到处巡回演出。
1855-1865年和1869-1872年,约翰·施特劳斯定期带领乐队到俄罗斯举行夏季音乐会演出;1867年,巴黎举办万国博览会时,他曾受到当时在巴黎的一些著名文学艺术家,包括福楼拜、托玛、戈蒂叶、小仲马和屠格涅夫等人的热诚欢迎;但是他演出活动的最高潮,却是1872年到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容纳十万个听众,而演奏者竟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盛况确实可谓空前。约翰·施特劳斯的一生完全在创作和演出中度过,他的指挥和演奏光彩焕发,能使听众为之心旷神怡;他的作品也赢得了许多作曲家如柏辽兹、李斯特、勃拉姆斯、封·彪罗和瓦格纳的高度评价,封·彪罗曾称他为“绝妙的魔术家”,并说“他亲自指挥演奏自己的作品,使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音乐享受”。约翰,施特劳斯在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时年七十四岁。
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总共有五百首左右,主要是一些生活舞蹈性音乐,包括圆舞曲、波尔卡舞曲、进行曲以及一些轻歌剧等。他创作的核心是圆舞曲,他创造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这一范型,使它具有真正艺术性的特点,从而完成了这种源自连德勒舞曲的奥地利民间舞蹈曲体的深化和发展过程。施特劳斯的优秀圆舞曲以民间舞曲的节奏和其它表现手法为依据,具有深刻的民间色彩,它的形象鲜明朴实、旋律丰富,音乐语言真挚而自然,所有这些美质使他的作品得以在最广泛的听众中普遍流传。但是,他那数量众多的圆舞曲并不具有同等的艺术价值。他曾戏言他笔下的旋律就像龙头里的水那样滔滔不绝地流出,但其中不少作品却是草率写成的,它迎合了一部分落后听众的艺术趣味,也有很浓厚的商业气味。他具有代表性的圆舞曲,包括《蓝色的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美酒、爱情和歌曲》、《春之声》和《皇帝》等,都是在他婚后创作上的成熟和鼎盛时期写出的。
在六十年代奥芬巴赫的轻歌剧在巴黎和维也纳上演成功的影响下,特别是在1872年访美演出后,约翰·施特劳斯似乎明显看出轻音乐和舞蹈音乐的局限性,于是他转而在轻歌剧创作方面下功夫——从1870年起将近三十年期间,他写出了十六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剧。但是由于他的这类作品并没有反映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深刻而尖锐的社会矛盾,没有像奥芬巴赫那样把握住轻歌剧的讽刺性特征,一般地说,他的轻歌剧创作虽然是继奥芬巴赫后出现的新成就,但没有达到前者的水平。约翰·施特劳斯的最著名的轻歌剧是《蝙蝠》、《茨冈男爵》和《威尼斯之夜》。
约翰·施特劳斯漫长的一生经历着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他出生在梅特涅反动统治的奥地利,而当他逝世的那一年,奥匈帝国的末日也将来到了。1848年的欧洲革命曾经鼓起过约翰·施特劳斯的真挚热情,他写过《自由之歌》、《街垒之歌》、《革命进行曲》、《大学生进行曲》和《布隆民族近卫军进行曲》等,指挥过《马赛曲》的演出,据说,在这期间,他在国内外演出时总是穿着维也纳公民近卫军的乐队长制服,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但是当革命失败后,特别是在七十年代随着奥地利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奥地利的确也发生过许多轰轰烈烈的斗争事件,而在这个时候,约翰·施特劳斯的音乐却引人撇开生活的苦难,使人忘怀一切,这并不符合时代的潮流。然而,他毕竞是一位出色的旋律作家,他的音乐保存了奥地利民间音乐的朝气、魅力和芳香,同时又兼备维也纳城市音乐的强烈感情,真实地反映出奥地利自然景色的美,他的优秀圆舞曲旋律在奥地利家喻户晓,在世界音乐舞台也是常可听到的。
《春之声》和《皇帝》 约翰·施特劳斯 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