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菲茨恩哈根
威廉·菲茨恩哈根
威廉·菲茨恩哈根(Wilhelm Fitzenhagen 1848-1890)出生在布伦瑞克公爵领地的泽生,父亲是宫廷的音乐指导。他从五岁起开始学习钢琴、大提琴和小提琴;由于他加入的那个宫廷小乐队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紧急情况,所以他还负责演奏几种木管乐器。十四岁时,菲茨恩哈根开始跟米勒认真学习大提琴,后来又到德累斯顿师从格鲁兹马赫尔(Friedrich Wilhelm Grützmacher 1832-1903)作进一步深造,在德累斯顿他还受聘加入皇家教堂管弦乐团。
1870年他在魏玛参加了贝多芬音乐节,他的演奏引起了李斯特的注意,并试图说服他加入当地的管弦乐团。但是菲茨恩哈根已经接受了莫斯科帝国音乐学院的大提琴教授一职,从此开始了他事业最重要的时期。当时他被看作俄国最重要的大提琴教授。他还被任命为俄国皇家音乐协会的独奏大提琴家,也是莫斯科音乐学会和管弦乐团联合会的主席,他还曾多次以独奏家的身份参加由该协会组织的音乐会。
菲茨恩哈根为大提琴写了六十多首作品,其中包括四首大提琴协奏曲、一首为大提琴和乐队而作的组曲及一首弦乐四重奏,这首弦乐四重奏曾获圣彼得堡室内乐联合会授予的奖状;此外他还写了许多沙龙音乐。
1877年11月30日,菲茨恩哈根首演了柴科夫斯基为大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的《洛可可主题变奏曲》(Op.33),这首变奏曲就是献给他的。柴科夫斯基允许他对大提琴的独奏声部进行修改,于是他就更改了变奏曲的顺序。在柴科夫斯基的原作中,“d小调变奏”在八个变奏中原本排第三,而菲茨恩哈根为了抓住机会在听众面前展示自己,将第七和第三变奏进行了调换,而且干脆就不演奏最后一个变奏。
1879年6月,菲茨恩哈根在威斯巴登音乐节上演奏了这首作品之后,感到很愉快,因为当时他写信给柴科夫斯基说:“我在这里演奏你的变奏曲引起了轰动,出来谢幕三次,这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在行板的变奏(d小调)之后,听众中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李斯特对我说,‘你征服了我,你演奏得非常出色!’关于你的这首乐曲,他说,‘无论如何,现在我们有真正的音乐了!’
显然,菲茨恩哈根对柴科夫斯基的反应判断错误了。1889年这首变奏曲出版时,阿纳托利·布兰德科夫拜访了柴科夫斯基,发现他的情绪很不好。作曲家拿出了这部作品的校样说:“你看菲茨恩哈根这个白痴将我的作品弄成什么样子了,他将一切都改变了。”当布兰德科夫问他打算怎么办时,他怒气冲冲地说:“叫他见鬼去吧!就这样吧!”
结果菲茨恩哈根的版本就变成我们现在演奏的标准版本了。但是俄国大提琴家维克托·库巴斯基将柴科夫斯基的手稿放到X光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手稿中有用墨水涂改过的痕迹。后来重新出版了柴科夫斯基的原作,并由克努谢维斯基录制了这首作品。原作逐渐代替了那个“野蛮”的版本,但是习惯势力是很顽固的,许多大提琴家现在仍然使用菲茨恩哈根的版本。年轻的英国大提琴家瓦尔菲施演奏的是柴科夫斯基的原作,并且录制了一张动听且令人信服的唱片。
不过,菲茨恩哈根的教师身份是受到人们高度尊重的。他训练出许多优秀的大提琴家,其中包括波兰的约瑟夫·阿达莫夫斯基。阿达莫夫斯基于1889年到美国并加入了新成立的波士顿交响乐团,而且是乐团退休方案的制定者之一。阿达莫夫斯基还以自己的名义成立了弦乐四重奏,并在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