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小提琴外模具制作方法

小提琴外模具制作方法

小提琴模具都是用木料制成,可以是充分干透的厚木板或多层胶合板。胶合板更为合用,有各种规格的胶合板可选用,而且制成后不易变形。小提琴外模具制作(不推荐使用因为国内都是用内模具制琴,使用外模具制琴的很少。)主要用于制作小提琴,制作中提琴时也可参照使用,故以下介绍的内容是针对小提琴的。
(更多…)

罗柏特·舒曼

罗柏特·舒曼罗柏特·舒曼

德国作曲家罗柏特·亚历山大‧舒曼(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1810年6月8日 – 1856年7月29日)在1810年6月8日生于茨维考一个出版商家庭,父亲是一个文化人,翻译过英国作家和诗人瓦尔特乡·司各特和拜伦的一些著作。舒曼小时候,父亲特别注意扶植他对文学艺术的爱好,中学时代,他热心钻研文学课程,独自翻译古典名著,对席勒和歌德的作品有过深入的研究。他在文学方面的丰富知识,后来都成为他进行音乐创作和评论的扎实基础。
(更多…)

小提琴左手持琴姿势和肩托的使用

小提琴左手持琴姿势和肩托的使用

为了使左手动作正确、灵活、敏捷有力而自然舒适,右手运弓方便自如,必须有正确的持琴姿势。小提琴要持平(一般以弦平为宜,但也可随演奏中的实际需要而偏高、偏低),琴面稍向右倾斜,琴的方向稍偏左。持琴偏左的角度因人而异,取决于左右手臂的长短,一般以右手能自然平直地运弓至弓尖为宜。
(更多…)

小提琴琴弓的木材选择

小提琴琴弓的木材选择

小提琴琴弓弓杆需用坚实和富有弹性的木料制作,也有用金属或玻璃钢制成的。金属质弓杆虽然经久耐用,但在使用中缺乏表现力,已被淘汰。我国目前正在研究试验用玻璃钢制弓杆,重量合适,弹性较强,很有发展前途。
(更多…)

小提琴面板制作之画形锯切

小提琴面板制作之画形锯切

拼合的面板待胶干以后把紧固的工具卸下,观察一下有没有开胶的迹象,可以再地板上摔几下试试。如果粘合的时候没有粘合严实或有异物卡在中间,就不要刨平了,拆开重新粘合。因为在刨平机上刨平在推琴板的时候琴板裂开了是非常危险,容易把手划伤,严重者就把手致残。面板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特别是背板。但工作的时候还是安全第一。
(更多…)

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弗里茨·克莱斯勒

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1875年2月2日-1962年1月29日)于1875年2月2日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医生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个狂热的音乐迷和业余小提琴家,在平日工作之余,演奏室内乐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这位父亲高雅而又唯一的爱好,无形中给年幼的克莱斯勒带来了深深的影响。据说,这位日后的天才大师当时实在经不住小提琴那美妙声音的诱惑,竟在雪茄烟盒上系上鞋带来充当小提琴,用那细小的双手不断摆弄着,模仿大人们拉琴的样子。
(更多…)

小提琴持弓的步骤及要点

小提琴持弓的步骤及要点

没有持弓以前,先要让右手感觉一下弓的重量。把弓放在右手的手指上掂一掂它的重量,就会发觉这琴弓原来只有一两多重。这就告诉我们控制这样一件乐器(琴弓也应作为一件乐器来对待),过分用力以致引起肌肉紧张是完全不必要的。但是,往往见到一些人,他们只注意手指持弓的外形(不是不重要),却不去感觉弓的重量,错误地认为使劲捏住弓、使劲地用弓在琴弦上压下去,琴就会发响。这样,肌肉僵硬了,动作不灵活了,违反了琴弦振动引起共鸣的原理,阻碍了对弓法技术的掌握和训练。
(更多…)

小提琴教师对学生的练琴安排

小提琴教师对学生的练琴安排

学生上完课回到琴房后,应当回忆一下课堂上老师所提的要求(可做一些必要的笔记帮助记忆),之后,订出练琴计划,以便在下次回课时达到老师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教师还要帮助他制定一个练琴日程表(不仅是练琴计划),合理安排好普通文化课、做家庭作业、课外活动与练琴之间的时间关系,不能使学生负担过重,更不能影响学生的健康。
(更多…)

小提琴面板制作之拼接粘合

小提琴面板制作之拼接粘合

拼合小提琴面板是制作中的一个重要工作,它对琴的音响和美观都有很大关系。拼合时,是将干透的两块板材胶合在一起,把近外围的一端,即较厚的一边拼在中间,而近中心部分、也就是薄的一边拼在两旁。
(更多…)

门德尔松

雅各·路德维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迪

德国作曲家雅各·路德维希·费里克斯·门德尔松一巴托尔迪(Jak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1809-1847)在1809年2月3日生于汉堡一个富有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银行家,母亲在当时以广博的文化素养和音乐才能闻名。门德尔松童年时代住在柏林,他从小学习钢琴和音乐理论,九岁时便在音乐会上演奏钢琴,十一岁开始尝试创作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由于他生活在一个有文化的家庭里,经常接触到家庭星期日聚会的来客——文化知识界的卓越代表如海涅、黑格尔、斯文德、威柏、莫舍列斯等人,在这样的环境熏陶和教育下,他的精神和创作都成熟得很快。他在1826年写出优美的《仲夏夜之梦》序曲时,才只十七岁。他在少年时代除了致力于音乐学习和创作外,还自学柏林大学的一部分课程,努力充实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终于成为当代最有文化教养的艺术家之一。
(更多…)

德沃夏克 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为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各写一首协奏曲,这三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结构基本相似—前后两个活跃的乐章都用奏鸣曲形式或回旋曲写成,以同中间的抒情慢板乐章相对置。但每一首协奏曲的处理又不一样:《g小调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别刚毅有力,可以明显看出贝多芬的强烈影响;《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则更抒情,是作者创作生活中的“斯拉夫时期”的产物,其中广泛运用民间歌曲和舞曲的因素;《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内容最为深刻。
(更多…)

平恰斯·朱克曼

平恰斯·朱克曼

平恰斯·朱克曼(Pinchas Zukerman)于1948年7月16日出生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会拉小提琴和吹单簧管。朱克曼幼年时有着良好的音乐素质,在家庭浓郁的音乐气氛熏陶下,他的音乐才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他受父亲的影响,五岁多便能够熟练地吹奏单簧管,并经常跟随父亲组织的小乐队到处演出。六岁时,朱克曼开始跟随父亲上了学习小提琴的第一课。后来,由于他才华过人,进步神速,仅学了两年便被特拉维夫音乐学院接纳,成为小提琴家伊扬娜·费赫尔教授的学生。朱克曼在这位教授身边,不仅学习和掌握了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术,而且作为音乐训练,还同时涉及了许多包括各种重奏乐曲在内的室内乐作品。
(更多…)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