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大提琴模具及制作制作方法

大提琴模具及制作制作方法

现代大提琴的标准长度是755毫米,7/8琴的长度是725毫米,3/4琴是690毫米,而1/2琴是650毫米。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早期制作的大提琴尺寸较大,长度达795毫米,后来逐渐减小到750毫米,主要是适应演奏家们演奏方便的需要。单层板的大提琴内模具用30毫米厚的木板制作,也可制成二层或三层木板的内模具。二层板的模具周边做了很多条支柱,使侧板能全高度地附在其上,因此侧板成形并粘到支撑木块上后,即使有收缩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形。但是粘边条和脱模比较麻烦,而且粘第二组边条时要注意线条和形状的准确性。三层木板模具的优点就是粘衬条时,可更好地保证侧板框的线条和形状的准确,而且最大的好处是脱模方便。同样也是全高度的模具。便于控制整个侧板框的形状和线条的流畅。
(更多…)

乔治·埃奈斯库

乔治·埃奈斯库乔治·埃奈斯库

乔治·埃奈斯库(George Enescu 1881—1955)出生于1881年8月19日,他的家乡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地区的一个小镇。埃奈斯库的父亲是一位教师,母亲则是一位脾气温和而又善良的家庭主妇。说道音乐方面,这个家庭似乎并没有更多引人注目的地方,只有埃奈斯库的父亲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业余小提琴手,他经常在空闲时间拉小提琴,然而就是这种极为自然的影响,却使得幼年的埃奈斯库一下子迷上了音乐。据说,每当父亲拉起小提琴时,小埃奈斯库都会十分好奇而又感兴趣地认真聆听。除此之外,当时乡镇中经常出现的吉普赛民间乐队的演奏,也同样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埃奈斯库对音乐艺术所产生出的敏锐感觉和热爱,使得他的双亲感到了对他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为此,家里特意为他购置了钢琴和小提琴,年少的埃奈斯库如获至宝。他在父母为他聘请的老师的指导下,同时学习着两种乐器,并以非常惊人的进步速度引起了人们注目。
(更多…)

亨利·维厄当

亨利·维厄当亨利·维厄当

比利时作曲家、小提琴家亨利·维厄当(Henri François Joseph Vieuxtemps 1820-1881)在1820年2月20日生于比利时东部的韦尔维耶(Verviers)。父亲是个退伍军人,以制造乐器和钢琴调音为职业。维厄当从小表现出小提琴演奏的天才。年仅四岁时他即能熟练地阅读乐谱,六岁时,他因在管弦乐队伴奏下演奏法国小提琴家皮埃尔·罗德( Pierre Rode,1774-1830)的小提琴协奏曲而获得了神童的称号。
(更多…)

维厄当 g小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维厄当

1858年,维厄当第二次去美国旅行演出归来,在巴黎逗留期间,他完成了他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最初,这部作品是应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教授于贝尔·莱奥纳尔(Hubert Leonart, 1819-1890)之约作为教材而写的。为了参加1878年巴黎音乐学院的会演,维厄当又作了一些改写。修订后的作品(也就是现今演出经常使用的版本)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柏辽兹听了这部品。曾作出这样的评论:“这样伟大的小提琴协奏曲,现在我还没有能力来分析、研究。我现在只能说,按照我的理解,这是一部伟大的、同时又是非常新颖的作品….”
(更多…)

大提琴合琴,外形,黑白线规格尺寸

大提琴合琴、外形、黑白线尺寸
名称 型号
4/4 3/4 1/2 1/4 1/8
侧板上高 115 104 98 88 77
侧板下高 120 109 103 92 81
侧板厚度 1.8 1.8 1.8 1.8 1.6
边条宽度 18 18 16 16 16
边条厚度 2 2 2 1.8 1.8
上两角宽 8 7.5 7 6.5 6
下两角宽 8.5 8 7.5 7 6.5
侧板距边 4.5 4.5 4.3 4.3 4.2
开槽宽度 1.5 1.5 1.5 1.5 1.5
距边宽度 5.5 5.5 5.5 4.5 4.5
开槽深度 2.5 2.5 2.5 2.4 2.4

亨利·维尼亚夫斯基

亨利·维尼亚夫斯基亨利·维尼亚夫斯基

波兰作曲家和小提琴家亨利·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 1835年7月10日-1880年3月10日)在1835年7月10日生于华沙东南部的卢布林城一个医生家庭里。还在幼年时期,维尼亚夫斯基便从母亲的钢琴弹奏熟知了肖邦的一些作品,从当时波兰这一文化中心的音乐生活中,又广泛接触到民间小提琴师充满激情的演奏和乡村器乐合奏的歌舞曲调。所有这些,都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创作的小提琴曲、如《波兰之歌》等,明显反映出这些民间旋律的音调与调式的回响。
(更多…)

小提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小提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小提琴最早出现的拉弦乐器是一种名为拉万那斯特朗(Ravanastron)的乐器,它是公元前锡兰(今斯里兰卡)的一位名叫拉万那(Ravana)的皇帝发明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乐器的形状与我国的二胡很相似,拉万斯特朗在公元7世纪前传入阿拉伯,称为巴伯(Rabab);传入波斯和土耳其称为卡里加(Kamaja)。后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后伍麦叶王朝(756-1492)时期征服了地中海沿岸,一直打到西班牙。这些乐器也随之传入西班牙,被称为列贝克(Rebec)。列贝克的构造和现代小提琴并不相同,但它对早期的小提琴的影响在于,它的五度定弦和搁在脚前与锁骨处的演奏姿势。
(更多…)

埃达·亨德尔

埃达·亨德尔埃达·亨德尔

埃达·亨德尔(Ida Haendel)于1924年12月15日出生在波兰的海乌姆。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她就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音乐天才。据说当她只有三岁时,由于经常看姐姐拉小提琴,便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居然拿起姐姐的小提琴拉了一首她母亲常唱的歌曲,使得毫无心理准备的家人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样,三岁的亨德尔自己决定了她日后的生活道路,从此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更多…)

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过程

小提琴艺术

安德烈·阿玛蒂(Arci.ea Amati 约1520–1577),最初是作为制造弓弦里拉和维奥尔琴的学徒,他在维奥尔琴的形制的基础上,吸取了列贝克等其他弓弦乐器的隆起背板和五度调弦等特点,设计出流传至今,发音透明而柔和,造型美观而有诗愈的,只有四根弦的,指板上没有“品”的小提琴。小提琴的制作往往是以家族为主,困绕着家庭作坊展开的,几代人经营着为人们所确认的设计成果,使自己家族的名称常存下去。这些家族中最优秀的,要数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瓜尔内里。随着新的音乐体裁的发展和琴弦制作的进步,小提琴的一些基本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试图使它的声音更加洪亮,并使音高能够调到更高的标准。
(更多…)

小提琴演奏史上重要的两位人物

维瓦尔第维瓦尔第

威尼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小提琴家、作曲家、教育家维瓦尔第(Vivaldi 1678-1741)的主要功绩在于典定了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基础。维瓦尔第所处的时代属于巴洛克晚期,这个时期的器乐演赛形式发展迅速,上升到了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为突出。维瓦尔第是历史上首先创造性地运用独奏协奏曲这一形式的作曲家,而他创造的小提琴协奏曲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定型。同时,维瓦尔也第是标题管弦乐开创者,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则是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更多…)

小提琴换把对手臂的训练

小提琴换把对手臂的训练

小提琴换把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基本原则是:用最后用的那个手指,在同一弓上滑行至期望的把位;随后,在换弓同时用手指扣击下一个把位;这样弓子和手指就同时汇合——换把清晰而且有节奏。假使手指变动时不换弓(就是说,在同一弓上,就像有连线似的),用最后用的那个手指滑行至期望的位置上,然后用下一个手指有节奏地扣击,这伎巧仍然是一种合乎理想的、趣味高雅的换把方法。
(更多…)

大提琴家卡萨尔斯的荣誉成就

卡萨尔斯

作为维也纳古典乐派作曲家的作品的卓越阐释者,卡萨尔斯参加了贝多芬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几(他指挥了第八交响曲),参加了海顿诞生二百周年、勃拉姆斯诞生,百周年纪念会。按照卡萨尔斯的意见来说,巴赫、亨德尔、海顿和莫扎特都投有超越他们时代的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的框框;他们的“创新刀正适合于他们的才能。因此,他们能为广大范围的听众所理解。卡萨尔斯把他们的风格的鲜明与纯正同现代派音乐的歪曲的“喧闹”置于对立的地位。他如珍宝般地保藏了贝多芬的手稿《第九交响曲》最初的草稿。一九一二年卡萨尔斯被授予伦敦爱乐协会贝多芬纪念章—在他之前只有李斯特、勃拉姆斯、鲁宾斯坦和约阿希姆曾荣获此奖。
(更多…)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