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后奥尔时期的圣彼得堡音乐院

shengbidebaoyinyuexueyuanhou

奥尔自1917年离开圣彼得堡音乐院后,维持近半世纪的小提琴极盛时期也宣告终止,隔年(1918)刚取得政权的苏维埃政府将首都迁往莫斯科,所有政经资源也同时转向,在多重不利的情况下,圣彼得堡音乐院的发展面临非常严峻的考验。随着圣彼得堡改名为「列宁格勒」,音乐院也同步改名为「列宁格勒音乐院」;二次大战期间为了躲避战火,还一度被迫迁校,直到1944年才又回到原来的所在地。
(更多…)

神奇的物理现象 第三音

shenqidedisanyin

身边若有小提琴,或是两位吹管乐器的朋友,试着拿起你们的乐器,大声地,试着演奏非常准确的双音-就说中央DO以上的#F与A好了。演奏的非常准确,再够大声,尝试听到在你所演奏的声音下方,寻找低一个八度的D。假使你所作符合要求,你应该会听到一个让演奏的双音更加丰满的声音-这就是第三音。
(更多…)

爱因斯坦架起小提琴,音乐是最高的“巫术”

yinyuewushu

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德峰说:“音乐是最高的巫术。当爱因斯坦把小提琴架在他的肩膀上,听到它美妙的音符时,他就进入了巫术状态之中。这和他的伟大的科学事业毫不矛盾。这种巫术激发每个人的情感和意志,让生命的目标变得有意义。”
(更多…)

让-玛丽·勒克莱尔

Jean-Marie Leclair让-玛丽·勒克莱尔

让-玛丽·勒克莱尔(Jean-Marie Leclair 1697-1764)为法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及舞蹈家,他奠定法国小提琴学派之基础,并大大提升了法国小提琴演奏水准。1697出生于里昂(Lyon),勒克莱尔后来在杜林(Turin)接受舞蹈和小提琴训练。他最大的贡献是将高超的小提琴演奏从意大利带进法国,更是多学者公认的法国小提琴学派的创史人。
(更多…)

1775年是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之年』

莫扎特

莫扎特在短短的一年内,在家乡萨尔兹堡陆续完成了五首小提琴协奏曲,又被称为「萨尔兹堡协奏曲」。他的天份不论是在当时或是后来,都很少有人能比得上。而且,令人敬佩的是,当莫扎特创作这五首小提琴协奏曲时,他才十九岁呢!
(更多…)

肖斯塔科维奇 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

肖斯塔科维奇

肖斯塔科维奇的《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op.40创作于1934年9月由库巴斯基和作曲家本人于同年12月25日在列宁格勒首演。这首作品是作曲家早期的作品但音乐已显现出肖斯塔科维奇成熟时期的一些风格特征。肖斯塔科维奇一生创作了两首大提琴协奏曲、一首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肖斯塔科维奇《d小调大提琴和钢琴奏鸣曲》旋律优美、节奏多变充分地展现了大提琴丰富的技巧具有极好的演奏效果是备受大提琴家欢迎的演奏曲目。
(更多…)

不对称提琴面板拼接可以使音质更好?

tiqinmianbanpinjiefangfa图截自于『Conte de Fontana, Peterlongo, Oistrakh』

对大部分爱好者而言,欣赏、选购一把小提琴时,无论纹路宽、窄或一般,均匀、对称的面板似乎是毫无疑问的必然。从制琴的取料来看,绝大多数面板以径锯法quartersawn取材,每一段木料分成镜像的两块拼成面板(拼板背板亦然。就像人的双手,合掌、打开,就是拼版的简单模拟),木头的纹路随时会有细微改变,虽未能绝对对称,但一般相差不会太大,总是能轻易看出同属一块木料。
(更多…)

巴洛克小提琴与现代小提琴区别

巴洛克小提琴

虽然,有人将演奏技巧上的困难归究于小提琴构造的改变,但此一论点并不能完全解释的清楚。一般惯常以「巴洛克小提琴」(Barock Violin) 这个名称来区别不同于现代演奏会上所用的所谓「现代小提琴」,虽然名称不同,但这两种小提琴在本质上并无甚大区别。
(更多…)

浅析小提琴意大利学派艺术风格

qianxiyidalixiaotiqinyanzoufengge

从维奥琴的没落到小提琴的诞生,再到现在的发展繁荣,小提琴艺术跨越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长河。它不但遵循着弓弦乐器发展的自然定律,也反映了每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生活,更是日趋成熟的艺术修养的完美体现。 在小提琴艺术史上,无论是“技术至上”的意大利学派,还是“严谨缜密”的德奥学派,还是“艺技并重”的法国学派,“炫技性”演奏技术一直是共同的追求。
(更多…)

贝多芬 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

贝多芬 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原稿封面《克罗采奏鸣曲》原稿的封面

《第九小提琴奏鸣曲》,作品47,别称《克罗采奏鸣曲》(法语:SonateàKreutzer),是贝多芬于1802年至1803年间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发表于1805年。贝多芬并未给这部作品定调,但它通常被称为《A大调第九小提琴奏鸣曲》。克罗采奏鸣曲以其所需的小提琴演奏技巧,深沉热烈的感情和近四十分钟的演奏时长而闻名。作品中所蕴涵的感情丰富,第一乐章所表达的是愤怒,而第二乐章是沉思的,第三乐章则表现出欢乐蓬勃的气氛。
(更多…)

伯恩哈德·科斯曼

Bernhard Cossmann伯恩哈德·科斯曼

伯恩哈德·科斯曼(Bernhard Cossmann,1822-1910)是德国大提琴家及作曲家,出生于德绍(Dessau)是一位犹太商人的儿子。他是德雷西勒和西奥多·米勒(也就是著名的米勒弦乐四重奏的大提琴家)的学生,后来在德累斯顿跟从库梅尔完成自己的学业。从1840年起,他在巴黎任意大利剧院的大提琴首席,与此同时他还在伦敦、柏林和莱比锡演出。
(更多…)

制作者VS演奏者

zhizuozhevsyanzouzhe

通过回顾这部分历史和现实的商业经历,我们不禁想问:提琴制作者和提琴演奏者,作为提琴市场的供应方和终端使用者,究竟对提琴是否有相似的追求?
(更多…)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