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小提琴制作


提琴低音梁的拆卸更换方法

提琴低音樑

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更换提琴低音梁。如果说低音梁的木料因天长日久会疲劳,那么琴体其他各部分的木料也同样会疲劳。实际上老琴木料随时间的消逝而老化,只会使提琴的声学性能更好,这可以说是人们的共识。古琴和高品质的提琴,如果面板拱的形状和结构出了问题,只有去掉低音梁才能修复时,就不得不更换低音梁。或者在修理一般品质的提琴时,发现因低音梁安装不当或材质不佳而影响音色时,才有必要重装低音梁。
(更多…)

尼科洛·阿马蒂 1649年「Alard」小提琴作品 图纸

尼科洛·阿马蒂 1649年「Alard」小提琴作品尼科洛·阿马蒂 1649年「Alard」小提琴作品 (更多…)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 1716 弥撒亚 小提琴制作图纸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 1716「弥撒亚」小提琴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 1716「弥撒亚」图纸

加斯帕洛·达萨罗

加斯帕洛·达萨罗 c.1570年 中提琴作品加斯帕洛·达萨罗 c.1570年 中提琴作品

加斯帕洛·达萨罗(Gasparo Bertolotti da Salò 1540-1609)的故乡在意大利北部的一个湖滨小镇萨罗(Salò)。他生在工匠世家,父亲过世后,便转往布雷西亚(Brescia)发展。对于布雷西亚的制琴工业来说,他扮演的是一个承先启后的角色,因为多年后,他的学生马吉尼(Giovanni Paolo Maggini,1580-c.1630/1631)即将把当地的提琴制造推向顶峰。
(更多…)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琴码(马)顶端弧度图参考

提琴琴码(马)顶端弧度面,具有相当于半径约为 48mm 的一段圆周弧度。四条琴弦排列弧度过小,这时拉奏也不方便。一个切削打磨好的琴码,是左右不对称的。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E弦一边略低,G弦一边略高。琴码E 弦为 2.5-3mm,G 弦是5-5.5mm,(在琴马前方的指板面上与琴弦的下部测量具体方法查看这篇文章–>小提琴琴弦距离指板的高度),其它两弦随琴码弧度自然过渡。有时小提琴拉起G弦来嘎嘎作响,振动声很大,觉得共鸣箱出了问题,其实不然,只要把左边琴马垫高,或换跟换琴马,问题有可能就解决了。琴马的弧度可以直接影响发音,影响音质。在这里收集了一些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琴码的弧度供参考。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琴码(马)弧度图 (更多…)

意大利制琴师 乔凡尼‧保罗‧马吉尼

乔凡尼‧保罗‧马吉尼 (Giovanni Paolo Maggini, 1580-c.1630) 是布雷西亚 (Brescia) 学派首屈一指的制琴家,他是达萨罗 (Gasparo Bertolotti da Salò, 1540-1609) 的学生,也是将布雷西亚 (Brescia) 制琴工艺推向顶峰之人。他的制琴手艺精湛,尤以小提琴最为出色。他制琴的形制与风格,分别影响了日后两位制琴巨擘: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 (Antonio Stradivari , c. 1644-1737) 和耶稣·瓜尔内里 (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 。然而,他的英年早逝,却也使得布雷西亚灿烂的制琴工业走入历史。

马吉尼小提琴作品马吉尼中提琴作品 c.1610年 (更多…)

小提琴圆弓和八角弓的选择

小提琴琴弓有圆弓(断面为圆形)及角弓(断面为八角形)之分,关于他们之间的差别实在是众说纷纭,到底选择哪个才是正确的呢?关于琴弓的选择,只要您了解一些力学及制作程序,就可分辨其中的差别。

圆弓圆弓

八角弓 (更多…)

意大利制琴师卡洛·白贡齐

意大利制琴师卡洛‧白贡齐(Carlo Bergonzi, 1683-1747)为白贡齐家族的创始人,也是十八世纪克雷莫纳 (Cremona) 最有名的制琴师之一,现今被认为是与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c. 1644-1737) 和耶稣·瓜尔内里 (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 1698-1744) 旗鼓相当的制琴大师。卡洛可能曾追随约瑟夫‧瓜奈里及文钦佐‧卢杰利 (Vincenzo Ruggeri, 1663-1719) 制琴,又曾是晚年的斯特拉迪瓦里之助手,因此有学者认为他是斯特拉迪瓦里最优秀的学生及继承人。然而,就制琴风格而言,卡洛的琴几乎承袭了瓜尔内里家族的特征。卡洛在十八世纪时却笼罩在这两位大师的名气之下而显得相形失色。

卡洛‧白贡齐提琴作品 1739年「卡洛‧白贡齐提琴作品 1739年」 (更多…)

小提琴声音音量小的解决方法

小提琴声音音量小解决的方法需要逐个的排查,首先让我们检讨演奏技巧,找寻一把你认为能发出很大声音的小提琴及一只很有出色劲的琴弓,应该在班上同的学中会有人拥有,相借试拉一下,如果依然是声音小或发闷,那么就要请教老师压弦的方法,对弓与弦的关系做重新检讨。不过笔者相信你拉琴的技术,问题应该是出在小提琴或者琴弓上,也有可能是音柱和琴码问题,需要逐个排查,以达到小提琴的音量和音色达到最佳的状态为止。

琴弓弓杆弹性是否有力琴弓弓杆弹性是否有力 (更多…)

小提琴琴码(马)子高度

小提琴琴码(马)子的高低、软硬、厚薄,音柱的位置以及低音梁长短、厚薄、高低等,这些条件也都是直接影响音量(音响)传播能力的。琴码过矮,再用力运弓时,使弦触及指板,还有是空气过于潮湿或过于干燥都会产生杂音的。发现杂音时,务必观察,找出原因加以调整,使琴发出较为干净的音色来。此外,琴码要直立,每次调弦之后,要把琴码“扳正” (新旧琴都一样),琴码“弯了腰”,琴的音色十分暗淡,“声音至少损失三分之一”。关于琴码的打磨修削看这篇文章–>「小提琴琴码修削打磨整理的方法」。琴码和琴弦的安装看这篇文章–>「小提琴琴码的安装位置及琴弦的安装方法

小提琴4/4、3/4、1/2、1/4琴码的高度

4/4小提琴琴码高度尺寸4/4小提琴琴码高度尺寸 (更多…)

意大利提琴制作圣地克雷莫纳

克雷莫纳(Cremona)位于现今的意大利北部,是伦巴底(Lombardy)平原上的一个小城,城外有波河顺流而过,座落于米兰的东南方。建城于公元前 218年,属于当时罗马帝国的军事前哨站,虽因地势险峻而以军事国防为重心,但也具有商业及交通上的重要性。七世纪由伦巴底人重建,先后又历经米兰人、西班牙人及奥地利人的统治,直至1870年意大利统一。

提琴的制作圣地克雷莫纳 (更多…)

意大利制琴学派的发展及演变

意大利制琴学派的发展及演变介绍意大利两大制琴学派布雷西亚学派(BrescianSchool)及克里蒙纳学派(Cremonese School)的传承脉络及提琴发展的时空背景。布雷西亚(Brescia)学派是最早的制琴城市,其中几位有名的制琴家在制琴历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后来虽然因为黑死病的盛行使整个城市没落,但是它的历史角色依然非常重要。

意大利制琴学派的发展及演变图意大利制琴学派的发展及演变图 (更多…)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