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制作
提琴面板木料锯切方式会影响到提琴音质
提琴面板木料
提琴制作的面板木料在经由进口或是购买取得后!传统手工的取料比例过程百分之百为斧劈(即是用手斧劈开取料)!此举的必要性也是提琴制作取材步骤的首要!更是影响提琴作品音质呈现的重点!但传统的取料流程耗费工时与人力!
(更多…)
独板和拼板提琴对音色的影响
提琴琴板
提琴的面板或者背板大多使用左右两块对称的木材胶合而成,有一些却使用整块木料切削,除了看起来不一样之外这之间有何不同?
我们先说面板,面板上面就是琴码,弦的压力直接经过琴码压迫面板,四根弦的压力并非一致,G弦的压力最大,E弦的压力最小,因此G弦的下方(面板的左侧下方)有一条低音樑,低音樑除了与琴声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之外,它同时也负责抵抗弦的压力使得面板不会塌陷。E弦的下方有音柱的支撑,音柱采用小面积的接触将面板的振动与背板发生关系。从上述的要点得知,琴码的左右两只脚施予面板的压力是不同的,琴面板对这两侧压力的抵抗方式也不同。
(更多…)
朗切斯科‧鲁杰利
朗切斯科‧鲁杰利 1678年 大提琴作品
朗切斯科‧鲁杰利 (Francesco Ruggeri, c.1620-1698) 被视为是尼可罗‧阿玛蒂 (Nicolò Amati, 1596-1684) 最早的学徒,虽然迄今的文献仍无法确切地说明他是于何时何地开始制琴的,而他的琴充满着强烈的阿玛蒂制琴风格,更被视为是阿玛蒂琴最好的模仿者。英国希尔兄弟认为,弗朗切斯科很可能于1630-1632年间开始在尼可罗‧阿玛蒂工作坊帮忙制琴,直到1640-1641年间才于阿玛蒂住宅附近创立自己的工作室,开启了他独立制琴的事业。
(更多…)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音柱直径尺寸大小
提琴音柱
小提琴音柱直径大小一般直径约5.6-6.0mm,以能放入f音孔为合适。中提琴15英寸提琴在6.5mm左右,大提琴4/4音柱直径约11mm左右,其长度一般因琴而定,它与琴板弧度及侧板高度有关。在音柱的一端,头上有5-7条木纹(年轮)的密度为合适,并且柱角要稍圆一些为最好,如材料软,f音孔又大,这时音柱可稍粗些。如琴音迟钝时,可将音柱改细则发音灵敏,如过细则音量变小,如琴音单薄无力时,可将音柱改粗,音量增大,从理论上讲,音柱上端靠内,下端靠外,斜一点的声音会好一些,垂直的声音不一定就好,因为音柱处于上下琴板的斜面位置,上端向内则低音好,下端向外则高音好,上端与琴马距离也与面板厚薄有关,板厚可距琴马远些,板薄则可近一些。
(更多…)
小提琴尺寸大小规格型号
小提琴
现时国内外所生产的小提琴的尺寸有4/4、3/4、1/2、1/4、1/8、1/16、1/32几种大小规格。另外,也有少量的7/8、3/8、1/10几种规格供应。所谓的4/4和7/8是供成年人用的琴(其实正常个头十三四岁的男孩子就可以使用了),7/8是专为身材较小的成年人,特别是女士而制作的。其它3/4尺寸以下的均为儿童用琴。从1/32到3/4,随着孩子的体型长大,大约一年左右换一个尺寸。其中1/4与1/2有比较大的尺寸差异,因此又有3/8或称小号1/2琴的供应。
(更多…)
制作提琴选用内模具还是外模具
左:内模具 | 右:外模具
制作提琴时为了取得需要的侧板外形,模具是必需的,模具的种类也决定制作流程的顺序,或步骤的多少。模具在不同的地域,有其使用的习惯,关于细节部份在此不多做说明,大体说来可分为可分为“内模“及“外模“两大类。
(更多…)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指板距离面板的投射高度
提琴指板的位置高度决定琴桥的高度,而琴桥的高度又会影响音色。您可以拿一把尺沿着指板上放,并测量它到琴桥的高度来检查。这个测量只是大概的情况,因每一乐器都会因为弧度的不同,而有些微的差异,这就得由专业的师傅来决定。
(更多…)
提琴面板裂缝的处理方法
提琴的背板、面板和侧板都比较薄,非常容易受损,最常见到的损坏是开裂形成裂缝。新的裂缝经专业修理者修复,可以完全看不出来。但老的裂缝如果以前曾粗糙或拙劣地修理过,甚至丢失了一些木料,就会使修复工作复杂化。若琴板上留有应力或者弧度变形,也会增加修复的难度。因面板更易开裂,所以叙述时都以面板为例。
(更多…)
关于提琴背板的花纹(虎皮纹)
几乎所有小提琴的背板都有类似老虎皮样的斑纹,它会随着视线角度不同改变它的折射,绚丽的叫人爱不释手,这虎斑的模样是怎么来的呢,它的功能又是如何呢?
小提琴的背板大多是采用枫木制成,枫树在成长过程中为了适应外在环境变化,树干弯曲处就会形成像皱纹斑的纹理,这种纹理不只在属于阔叶树种的枫树中发生,也会发生在属于针叶树种的松树或杉树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