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知识
小提琴的换把训练
如果有什么东西能形成小提琴家的个人的演奏特点的话,那就是“换把”。有所谓克莱斯勒换把,埃尔曼换把,等等。耳朵灵敏的人决不会听不出海菲茨换把,这些在特征上如此不同的“换把”,有一点是相同的:节奏与音色在两手间是同步的。在按你的趣味选用不同的换把法之前,明智可取的是先发展换把能力,使你有自由及幅度来选择。
(更多…)
布隆尼斯拉夫·胡伯曼
布隆尼斯拉夫·胡伯曼
布隆尼斯拉夫·胡伯曼(Bronisliv Huberman 1882-1947)于1882年12月19日出生在波兰首都华沙附近的琴斯托霍瓦,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个穷律师。胡伯曼的家庭虽然不是职业音乐家家庭,但他本人却不知何故,从小就显露出了在音乐方面的各种才华。在他六岁那年,父亲看到他如此地迷恋音乐,便决心培养他成为一名职业音乐家。一天,父亲带着胡伯曼来到一家乐器商店,准备给他买一架钢琴,但走到柜台前一看,钢琴的价格贵得惊人,而他们所有的钱连买一架最便宜的钢琴都不够。正当父子俩因窘迫而愁眉不展时,商店的店员走过来为他们解了围,这位店员拿出一把儿童小提琴来给他们看,这把便宜的小提琴倒是父亲能够买得起的,于是父子俩便高高兴兴地把它买回了家。谁会想到这纯属偶然的选择,最终却决定了胡伯曼一生的命运,使他成为20世纪早期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大师之一。
(更多…)
小提琴颤指的练习方法
首先手和整个身体要自然放松,防止一练颤指时就心理紧张,产生左手僵硬和紧抓琴颈等不良动作。同时,拇指要与按弦指尖形成持琴的第二支点,比食指根自然地离开琴颈,给颤指的揉弦动作提供条件与方便。现将颤指的其体练习方法简述如下:
(更多…)
乔治·埃奈斯库
乔治·埃奈斯库
乔治·埃奈斯库(George Enescu 1881—1955)出生于1881年8月19日,他的家乡是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地区的一个小镇。埃奈斯库的父亲是一位教师,母亲则是一位脾气温和而又善良的家庭主妇。说道音乐方面,这个家庭似乎并没有更多引人注目的地方,只有埃奈斯库的父亲可以称得上是一位业余小提琴手,他经常在空闲时间拉小提琴,然而就是这种极为自然的影响,却使得幼年的埃奈斯库一下子迷上了音乐。据说,每当父亲拉起小提琴时,小埃奈斯库都会十分好奇而又感兴趣地认真聆听。除此之外,当时乡镇中经常出现的吉普赛民间乐队的演奏,也同样在他的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埃奈斯库对音乐艺术所产生出的敏锐感觉和热爱,使得他的双亲感到了对他进行培养的重要性。为此,家里特意为他购置了钢琴和小提琴,年少的埃奈斯库如获至宝。他在父母为他聘请的老师的指导下,同时学习着两种乐器,并以非常惊人的进步速度引起了人们注目。
(更多…)
小提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小提琴最早出现的拉弦乐器是一种名为拉万那斯特朗(Ravanastron)的乐器,它是公元前锡兰(今斯里兰卡)的一位名叫拉万那(Ravana)的皇帝发明的。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这个乐器的形状与我国的二胡很相似,拉万斯特朗在公元7世纪前传入阿拉伯,称为巴伯(Rabab);传入波斯和土耳其称为卡里加(Kamaja)。后来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在后伍麦叶王朝(756-1492)时期征服了地中海沿岸,一直打到西班牙。这些乐器也随之传入西班牙,被称为列贝克(Rebec)。列贝克的构造和现代小提琴并不相同,但它对早期的小提琴的影响在于,它的五度定弦和搁在脚前与锁骨处的演奏姿势。
(更多…)
埃达·亨德尔
埃达·亨德尔
埃达·亨德尔(Ida Haendel)于1924年12月15日出生在波兰的海乌姆。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她就显露出了与众不同的音乐天才。据说当她只有三岁时,由于经常看姐姐拉小提琴,便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她居然拿起姐姐的小提琴拉了一首她母亲常唱的歌曲,使得毫无心理准备的家人们惊讶得目瞪口呆。就这样,三岁的亨德尔自己决定了她日后的生活道路,从此与小提琴结下了不解之缘。
(更多…)
小提琴艺术的发展过程
安德烈·阿玛蒂(Arci.ea Amati 约1520–1577),最初是作为制造弓弦里拉和维奥尔琴的学徒,他在维奥尔琴的形制的基础上,吸取了列贝克等其他弓弦乐器的隆起背板和五度调弦等特点,设计出流传至今,发音透明而柔和,造型美观而有诗愈的,只有四根弦的,指板上没有“品”的小提琴。小提琴的制作往往是以家族为主,困绕着家庭作坊展开的,几代人经营着为人们所确认的设计成果,使自己家族的名称常存下去。这些家族中最优秀的,要数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尔内里。随着新的音乐体裁的发展和琴弦制作的进步,小提琴的一些基本设计也在发生着变化,试图使它的声音更加洪亮,并使音高能够调到更高的标准。
(更多…)
小提琴演奏史上重要的两位人物
维瓦尔第
威尼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小提琴家、作曲家、教育家维瓦尔第(Vivaldi 1678-1741)的主要功绩在于典定了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基础。维瓦尔第所处的时代属于巴洛克晚期,这个时期的器乐演赛形式发展迅速,上升到了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为突出。维瓦尔第是历史上首先创造性地运用独奏协奏曲这一形式的作曲家,而他创造的小提琴协奏曲在很大程度上完成了巴洛克时期协奏曲的定型。同时,维瓦尔也第是标题管弦乐开创者,他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则是流传至今,久演不衰,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更多…)
西蒙·戈德伯格
西蒙·戈德伯格
西蒙·戈德伯格(Szymon Goldberg 1909-1993)于1909年6月1日出生在波兰的沃罗克劳维克一个中等富裕的小业主家庭,父亲经营着一个不大的面粉厂。戈德伯格幼年时十分喜爱音乐,而且在这方面显露出了过人的才华。他很小就会弹奏曼陀林,而且对这件乐器爱不释手,到了七岁那年,戈德伯格开始学习拉小提琴,他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位名叫查波林斯基的小提琴家。这位老师曾经是著名小提琴教育家塞夫契克的学生。戈德伯格在跟随他学习期间,进步速度非常快,更为重要的是,这段时期的学习为他日后的小提琴演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戈德伯格一家迁居到了首都华沙,在这里,他又拜在了以教育少年小提琴演奏新秀而著称的名师米哈罗维奇的门下刻苦学习,在小提琴演奏技艺上不断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突破。由于他才华出众且又进展神速,九岁时的他就已开始在舞台上露面了。
(更多…)
小提琴教师对指法和弓法的教学意见
有些小提琴教师在上课时,让学生一律按照老师的要求,把指法和弓法抄好后练习,有些教师则对学生用什么指法、弓法基本不管,认为反正乐谱上有。我的做法是:当学生学习一首新的练习或乐曲时,先让学生按乐谱上的弓法和指法自己视奏,如有认为不合理、不顺手的地方,由学生自己用铅笔勾出,并找出改进的办法。上课时,我先与学生研究学生自己用铅笔勾出的地方,好的予以肯定,不好的指明原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