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知识
诹访内晶子
诹访内晶子
出生于东京的诹访内晶子在1990年时成为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历年来最年轻的首奖得主。然而在这之前她已于帕格尼尼国际大赛,依利莎白国际大赛,东京国际大赛中名列前茅,深受瞩目。当全球乐坛焦点均聚集在她身上时,她却毅然停止所有演出活动,远赴纽约留学,认为自己在成为职业演奏家之前,还应在自我成长与音乐素养方面更求精进。潜心深造五年后她重新出发,于1995年在普烈文指挥下与NHK交响乐团的合作及1996年由小泽征尔指挥与波士顿交响乐团的美国首演成为她演奏生涯起飞的里程碑。
(更多…)
初学者挑选小提琴选择音量大小的观念
学习小提琴时间不超过2年的学生,挑选小提琴的时候是要选音量大的还是音量小的琴。或许有很多专业人士会说不一定,要看用户的状况、喜好、个性等等因素。是的,说这些话的人真的是很专业,我不否认专业人士会如此回答。只是在此同时,请记得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是初学者所使用的小提琴。
接着我们来看初学者的些特性。
1.技术还很不成熟,拉出来的声音很难听,甚至像杀鸡,音更是不准,拉的人不知听的人的痛苦。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所以不用再细表。
2.对小提琴都还不熟悉,更谈不上对音色的理解,若要谈音质如何如何简直就像是对牛弹琴,所以我只谈音量的大小,不讨论音色的优劣。
(更多…)
如何提高和控制小提琴音量大小的方法
初浅的分析提高和控制小提琴音量大小的方法只想到这5种方法,若还有其他方法还请告知,感激不尽。
虽然只想到这5种方法,而这5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包含音量音色音质都不一样,再加上还会交互影响,所以可说是变化万千。
一般我们在拉音量大小变化时,通常不会只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同时使用2种及更多的方法。
(更多…)
乔治·库伦坎普夫
乔治·库伦坎普夫
乔治·库伦坎普夫(Georg Kulenkampff 1898-1948)于1898年1月23日出生在德国的不来梅,他的家庭是一个具有纯犹太血统的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很有钱的资本家。幼年时的库伦坎普夫非常富有音乐才能,于是学习音乐就成为一件对他来讲十分自然的事情了。1904年,六岁的库伦坎普夫开始学习拉小提琴,当时他的老师是家乡城镇中的一位名叫维德尔的小提琴家,库伦坎普夫跟随这位老师学习了几年。到了1913年他15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著名的柏林高等音乐学校,在这里,他有幸和另一位德国小提琴大师布什一样,成为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兼教育家,德国小提琴演奏学派的重要传人威廉·黑斯的嫡传弟子。
(更多…)
20位国际上著名的女性小提琴演奏家
俞丽拿
长期以来女性在在小提琴演奏历史中的地位一直都不如男性。虽然也有不少女中豪杰。不过在人数仍比不上男性。在上世纪中叶以前,小提琴的音乐世界一直被男人统治,直到最近半个多世纪,才有越来越多的女小提琴家登上这门演奏艺术的殿堂。女性音乐家的表演艺术和教学都对后辈的小提琴演奏家产生了深刻而直接的影响。她们都有着出众的外表和惊人的演奏技巧,将女性美与音乐美融为一体。
(更多…)
吉顿·克莱默
吉顿·克莱默
吉顿·克莱默(Gidon Kremer)于1947年2月27日出生在前苏联拉脱维亚的里加市。他的家庭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小提琴世家,其中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职业小提琴家。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当中,克莱默从小便耳濡目染,对小提琴产生了亲切的感情和强烈的追求欲望。克莱默是从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的,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父亲。经过了三年多的学习之后,克莱默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小提琴的演奏技。七岁那年,他以突出的成绩考入了拉脱维亚音乐学院附属十年制音乐学校。在校学习期间,由于他基本功扎实、才华过人且刻苦用功,取得了极为优秀的成绩。
(更多…)
弗拉基米尔·斯皮瓦科夫
弗拉基米尔·斯皮瓦科夫
弗拉基米尔·斯皮瓦科夫(Vladimir Spivakov)于1944年9月12日出生在前苏联乌拉尔地区的乌法市。他早年随同母亲学习钢琴,后来逐渐对小提琴发生了兴趣。六岁时,斯皮瓦科夫开始学习小提琴,当时他的启蒙老师是曾在名教育家奥尔手下学过琴的西格尔夫人。这位老师对斯皮瓦科夫的影响很大,她以十分科学的方法对她的这位小学生进了严格的基本训练,使得斯皮瓦科夫由此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不久之后,斯皮瓦科夫考取了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开始跟随谢尔教授学习。
(更多…)
苏俄学派小提琴代表人物
莱奥波尔德·奥尔
苏俄学派又称斯拉夫学派,包括苏联学派和俄罗斯学派。在形成学派之前,曾受到前三个学派的影响。18世纪的俄罗斯,沙皇宫廷演奏者的席位大多由意大利音乐家占有,法比学派的维厄当和维尼亚夫斯基等人也长期在俄罗斯演出、任教,德国学派的奥尔也长期执教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所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俄罗斯学派, 并在20世纪初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以后斯托利亚斯基、扬波利斯基、莫斯特拉斯等人继承和发展了奥尔等大师的事业,建立了苏俄小提琴学派。其代表人物有:莱奥波尔德·奥尔(1845-1930)、米沙·埃尔曼(1891-1967)、雅沙·海菲茨(1901-1987)、大卫·奥伊斯特拉赫(1908-1974)、艾萨克·斯特恩(1920-)、莱奥内德·科岗(1924-1982)等。
(更多…)
德国学派小提琴代表人物
约阿希姆
德国学派包括了匈牙利学派。1650年以前,德国小提琴演奏艺术基本上是走意大利人的路。后来又受到法国学派的影响。与意大利学派的鼻祖科雷利同时代的意大利小提琴家托列里到德国定居后,教授了一大批学生。而德国学派的创始人施波尔也曾经刻意模仿法国学派著名小提琴家罗德的演奏风格,因而也受到法国古典学派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为德国学派奠定了基础。可以说,这一学派的演奏风格,是在意大利学派风格的基础上,吸收了法国古典学派的风格,又结合本民族的音乐文化而形成的。其代表人物有:路易斯·施波尔(1784-1859)、约瑟夫·约阿希姆(1831-1907)、卡尔·弗莱什(1873-1944)、约瑟夫·西盖蒂(1892-1972)、亨利克·谢林(1921-)等。
(更多…)
亨利克·谢林
亨利克·谢林
亨利克·谢林(Henryk Szeryng 1918年9月22日-1988年3月3日)于1918年9月22日出生在波兰的济尔瓦拉—沃拉。这个位于华沙市近郊的地方,曾经是著名作曲家,波兰民族乐派的莫基人肖邦的诞生地。因此它在世界上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谢林生于此地一个十分富裕的家庭,他的双亲都是非常热心的音乐爱好者。谢林小的时候对音乐有着异常的敏感和兴趣,这与他的家庭中良好的音乐氛围及熏陶是分不开的。在他五岁时,母亲便开始指导他弹钢琴,两年后。又在哥哥的影响下改学了小提琴。
(更多…)
法比学派小提琴代表人物
萨拉萨蒂
正当意大利学派日趋衰落之时,法国正处于经济发达、文化生活活跃时代。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的成立,使法国的音乐艺术和演奏艺术进入了一种正规化的教学。列克莱尔和维奥蒂把意大利学派的优秀传统带到了法国。他们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格和演奏传统,形成并发展了法比学派的演奏风格。这一学派通常包括法国、比利时学派。优秀的演奏家辈出,可谓人才济济,在世界乐坛上影响很大。1795年巴黎音乐学院成立,它成为年轻的小提琴家们向往的学府,目前世界各地的小提琴教学,几乎都采用马扎斯(1782~1849)、克鲁采、罗德、加维涅等小提琴家的练习曲来训练学生,其中尤以克鲁采的《四十二首练习曲》为公认的优秀之作。其代表人物有卓万尼·维奥蒂(1755-1824)、帕勃罗·萨拉萨蒂(1844-1908)、维尼亚夫斯基、艾任·伊萨依(1858-1931)、弗里茨·克莱斯勒(1875-1962)、耶胡迪·梅纽因(1916-)、阿瑟·格雷米欧(1922-)等。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