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中提琴


中提琴在亨德尔管弦乐中的作用

中提琴

乔治·弗里德里系·亨德尔和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对管弦乐队的发展起到了非同寻常的作用,他们为丰富管弦乐队的表现能力(尤其是为中音提琴声部)铺平了新的道路。亨德尔的管弦乐作品的风格以多声部的复调音乐为基础,他们使这种风格达到完美的地步,成为交响乐队史上一个重大时期的终结。亨德尔的作品,极大地巩固和发展了前辈作曲家(主要是亚厉山德罗·斯卡拉蒂和亨利·拉塞尔)找到的基本配器手法。
(更多…)

中提琴在管弦乐中的运用

中提琴在管弦乐中的运用

18世纪中叶,中提琴在管弦乐队里所起的作用明显地起了变化。首先这是与那不勒斯歌剧乐派作曲家(文奇、杜兰特、波尔波拉等人)的创作活动密切相关的。他们的歌剧把主要注意力转向技艺高强的声乐方面,而音乐的戏剧性内容有时却移到第二位。管弦乐队的作用只是单纯为歌唱家伴奏。在这种情况下,中提琴或是支持第二小提琴演奏的中声部,或是(最常见)加强低音声部,从而使低音声部同时可以达到三个八度。有时候作曲家甚至不在总谱中标出中提琴声部,意为中提琴应当重复低音声部。
(更多…)

中提琴在巴赫管弦乐器中的作用

中提琴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笔下乐队的特色之一是使用那些在当时已经不用的乐器:例如在四重奏中采用的高音小提琴,维奥拉达甘巴,高音大提琴和抒情维奥尔琴。此外,当时巴赫的管弦乐队的编制经常是不固定的,因此在总谱中他总是不断地加上新的乐器,以便在具体情况下灵活掌握使用。巴赫经常感到乐队演奏员的不足。安东·施维采写道:“据1730年的正式记载,巴赫宣称,他没有第三小号手,第三双簧管手,没有长笛手,没有中提琴手、大提琴手,没有倍大提琴手,甚至连小提琴手都不够,而大管的演奏者却是由当地的小号手代替。”
(更多…)

18世纪的交响乐队及其中提琴声部的编制

18世纪的交响乐队及其中提琴声部的编制

18世纪是交响乐队蓬熟发展的时代,它们存在于宫廷和教堂。有些乐队已达到很高水平,例如德累斯顿皇家乐队、巴黎的“宗教音乐会”乐队、米兰乐队和爱斯特尔加(爱森施塔德)公爵宫廷乐队。在18世纪末期,圣彼得堡乐队也相当出名。轰动一时、人所共知的要数曼海姆乐队。他们的演奏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地步。协调而精确,多种多样的色调变化,是这个乐队的独到之处。曼海姆乐队在演奏渐强和渐弱时的力度变化令人惊讶。他们在演奏渐慢、延缓时的处理手法也很别致。该乐队曾被誉为《曼海姆的呼吸》,令人惊叹不已。
(更多…)

中提琴在16至17世纪中的作用和意义

中提琴在16至17世纪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现代交响乐队中,中提琴与其他乐器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这之前,它同管弦乐队一起经历了一条漫长的发展道路。交响乐队的形成开始于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当然首先是出现了器乐重奏乐队,但编制各有不同,而且很不固定,有时在这些乐队中也出现小提琴家族的代表乐器。在这些乐队里,乐器的作用与声乐的声部一样产生混合音响,它们在多声部的复调音乐中形成相对的平衡。旋律部分通常注明“用歌声或用乐器演奏”(在作曲家的原稿上经常能见到这样的标记),而且,在演奏时经常采用全部乐器。有时乐器用来重复最高的声乐声部(从下面给以供托)。乐队经常和合唱一起演奏。
(更多…)

中提琴琴弦上的改变

中提琴琴弦上的改变

高音大提琴(Violoncello Piccolo),外国的器乐学家们则认为它是大提琴的变种。鲍里斯·斯特鲁威反驳这种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的,就像巴赫为维奥拉庞博萨(Viola Pomposa)写的六首组曲一样。他认为高音大提琴更趋向于中提琴的一种。斯特鲁威写道:“毫不奇怪,约·塞·巴赫本人作为一个管风琴家、羽管键琴家和中提琴家,在与他的演奏实践有关的其他乐器范畴内,始终不渝地竭力追求创作上的完善。他考虑到把中提琴的音响和技巧都加以合理的改进,使其产生更紧凑的‘大提琴似的’音质,并在技巧上力求开拓中提琴演奏的音域,尤其是中提琴的高音区的音域,而中提琴在获得巨大成就的各个发展阶段正是这样做的”
(更多…)

中提琴琴马,琴弦,音柱,弦轴配件安装尺寸

中提琴配件装配尺寸
名称 型号
16.5 16 15.5 15
有效弦长 375 362 356 345
指板投射高度 33 33 31 30
弦枕弦距 17 17 17 17
琴马弦距 38 38 37 36
琴马底部宽度 47 46 45 44
琴马底部厚度 5.3 5.2 5 4.5
琴马顶端厚度 1.6 1.5 1.4 1.4
弦轴外露 14 14 14 13
音柱直径 7.5 7 7 6.5
琴弦距指板高度1弦 4.5 4 4 4
琴弦距指板高度4弦 6.5 6 6 6

中提琴结构上的改变

中提琴结构上的改变

提琴家族乐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从18世纪以来,人们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变革,其目的是为了完善和扩大乐器的表现力和它的技术适应能力。人们曾经不断地尝试既在质量上也在外形上对乐器加以改进。曾经有人制作过梯形的、吉他状的、以及金属的中提琴,也出现过吉他形大提琴——吉他和大提琴的混合物。(舒伯特曾为这种乐器写过一首奏鸣曲,该曲至今仍被中提琴和大提琴所用。)然而,直到现在为止,中提琴自始至终经历着结构上最多的变更和改善。
(更多…)

中提琴的初始制作史

加斯帕罗·达萨洛 中提琴作品加斯帕罗·达萨洛 中提琴作品

16-17世纪的小提琴乐器逐渐演变成最终的典型形式。大师级乐器制作流派布雷西亚,被公推为最早的乐器制作流派之一。该派以意大利北方城市勃列沙得名。该派鼻祖加斯帕罗·达萨洛(1542-1609)及其弟子著名的帕欧罗·乔万尼·马基尼(1590-1609)曾在这座城市里居住、工作过。这些大师早期制作的乐器既保留了维奥尔的音响特点,也保留了它的形式上的特点。在这一时期,由加斯帕罗·达·萨洛制作的一把中提琴(藏列宁格勒戏剧、音乐、电影研究院乐器收藏部),它的琴身底部具有鲜明突出的角,无疑这是过渡时期的特征。而乐器制作大师加斯帕罗·达·萨洛和马基尼的成熟时期(规格完全定型的中提琴)的作品,尺寸比较大,发音柔和、响亮而宽广。
(更多…)

中提琴的发展史介绍

中提琴中提琴

中提琴作为一种独立的乐器,有关它的形成及结构的改进,这问题不仅本身相当重要,而且对探讨中提琴的演奏与运用来说也相当重要。它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因为在所有的弓弦乐器中,恰恰是中提琴这件乐器的结构在一百多年中经历了最多的变化,其演变的结果是它的富有表达能力的长处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必须对中提琴的形成及其结构的演变以及音响性能和技术潜力等基本问题,集中作一番深入的研究。
(更多…)

中提琴制作琴颈琴头安装规格尺寸

中提琴安装琴头尺寸
名称 型号
16.5 16 15.5 15
琴头把位 150 146 146 144
弦枕高出指板 1.8 1.8 1.8 1.6
指板距面板高 25 24 24 23
木榫外露 8 7.5 7.5 7.5
开槽深度 8 7.5 7.5 7.5
肩扭高度 16 15 15 14
肩扭宽度 23 22 21 21
尾枕长度 38 37 36 35
尾枕宽度 7.5 7.5 7.3 7.3
尾枕高出面板 3.2 3.2 3 3
琴颈上厚度 24 22.5 22.5 21.5
琴颈下厚度 26 24.5 24.5 23.5

中提琴和大提琴背板厚度高度、大小规格尺寸

中提琴、大提琴提琴背板规格尺寸
名称 大提琴 中提琴
型号 4/4 3/4 1/2 1/4 1/8 16.5 16 15.5 15
提琴总长 1245 1115 1075 953 845 699 685 672 653
背板总长 760 690 650 580 510 420 410 397 380
背板上宽 350 318 300 267 235 194 193 186 176
背板中宽 240 218 205 183 160 131 130 128 118
背板下宽 440 400 376 336 295 246 243 240 220
背板弧高 27 26 25 24 23 18 16.5 16 15
最厚尺寸 7 6.7 6.2 6 5.8 4.7 4.7 4.7 4.6
最薄尺寸 4.2 4.2 4 4 3.7 3 3 3 2.8
板边厚度 6 6 5.5 5.5 5 4.5 4.5 4.5 4.1

关注博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