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作坊

大提琴


费利克斯·萨蒙德

Felix Salmond费利克斯·萨蒙德

费利克斯·萨蒙德(Felix Salmond, 1888-1952),英国大提琴家,同时也是美国与英国地区著名的大提琴老师;萨蒙德出生于音乐世家,他的爸爸是男中音,妈妈则是一位钢琴家。费利克斯12岁时即跟随威廉‧怀特豪森(William Whitehouse,1859-1935)学习大提琴,19岁时进入布鲁塞尔音乐院(Brussels Conservatoire)师事爱德华‧雅各布(Edouard Jacobs,1851-1925)。
(更多…)

普罗科菲耶夫 e小调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普罗科菲耶夫

普罗科菲耶夫的大提琴作品,除了一首篇幅不大的《叙事曲》之外,都是属于他的后期创作,反映出作者在这一创作新阶段的许多特点,其中最能说明作者富有成效的创作进程的,却是他的《大提琴交响协奏曲》。
(更多…)

娜塔莉亚·古特曼

Natalia Gutman娜塔莉亚·古特曼

娜塔莉亚·古特曼(Natalia Gutman)1942年出生于苏联位于伏尔加河中游鞑靼斯坦自治共和国的首府喀山,但从童年起她就随全家迁往首都莫斯科,并在那儿学习和成长。古特曼的家庭可谓一个不折不扣的音乐世家,她的母亲是钢琴家,外祖父是小提琴一代宗师奥尔的学生,而她的外祖母更厉害,也是一位小提琴家,并且是奥尔约阿希姆的双料弟子。
(更多…)

舒伯特 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舒伯特

舒伯特 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 《吉它形大提琴奏鸣曲》,D821,作于1824年。吉它形大提琴又称“琶音琴”,为斯塔法(G. Staufer)所发明,这是一种小型大提琴,使用于巴赫时代,形状类似于古小提琴,又像吉它。这种琴有6根弦。指板上和吉它一样附有24弦相,6弦以4度音程的E、A、D、G、B、E弦调弦。此曲呈献给当时的吉它形大提琴演奏家舒斯特(Schuster),舒伯特为他而写作了这首惟一的吉它形大提琴教材。
(更多…)

林恩·哈瑞尔

林恩・哈瑞尔林恩・哈瑞尔

享誉全球乐坛的大提琴巨擘林恩・哈瑞尔(Lynn Harrell),在舞台展演及教学领域皆拥有无比杰出的成就。身为一位大提琴家,哈瑞尔的演奏足迹遍布欧、美、亚、澳等大陆,更与多国顶尖交响乐团合作;无论是表演、竞赛或是录音专辑也都囊括了无数奖项。
(更多…)

大提琴家卡萨尔斯拜师记

卡萨尔斯

卡萨尔斯(Pablo Casals)被认为是上世纪以来最伟大的大提琴家。15岁那年,他在西班牙皇宫完美地演奏了48首赋格曲,赢得了王公贵族的极高赞誉,被皇室赠予两年的奖学金。可不久,卡萨尔斯就厌倦了这种奢华散漫的生活,决心去比利时求学。
(更多…)

拉罗 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拉罗

《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此首乐曲为拉罗唯一的一首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7年秋天,拉罗将此曲题献给大提琴家阿道夫‧费雪,同年12月9日由阿道夫‧费雪于巴黎首演。其创作灵感与歌剧《伊斯国王》,都是源自于中世纪传奇故事,地点位于布列塔尼半岛的城市-伊斯(Ys),故事半实半虚的描述,因由爱生妒而引来城市的毁灭,幸好圣人-圣‧葛瑞廷(Saint Coretin)显灵,使得城市居民免遭大海的吞食,是具有警示意味的故事。此曲不仅呈现大提琴的抒情与歌唱性,亦有雄赳赳气昂昂向前的气势。
(更多…)

理查德·施特劳斯 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理查德·施特劳斯

这首「大提琴奏鸣曲F大调」(Sonate in F dur fr Violoncello und Pianoforte)作品6,是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Georg Strauss 1864-1949)在18岁时作曲的作品。这是他唯一为大提琴谱作的奏鸣曲。他在1883年还为大提琴与管弦乐写一首「浪漫曲」,后来想把此曲当做第2乐章,写一首大提琴协奏曲未果。
(更多…)

米沙·麦斯基

米沙·麦斯基米沙·麦斯基

在苏联时期因各种原因移居西方的几位音乐家中,米沙·麦斯基(Mischa Maisky)的经历大概是最令人震撼的。他曾被苏联当局“设计”陷害,在监狱里度过了18个月。他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师从当代两位大提琴巨匠罗斯特罗波维奇和皮亚蒂戈尔斯基的大提琴家,是罗斯特罗波维奇最出类拔萃的学生。在移居西方20多年后,他的演艺事业终于达到了巅峰,并在现代大提琴史上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更多…)

勃拉姆斯 F大调大提琴奏鸣曲

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F大调大提琴奏呜曲,作品op.99,规模结构比第一号大且更有深度,简洁的乐曲结构显示出他晚期成熟的创作手法。在前一首e小调大提琴奏呜曲成的二十年后,在1886年布拉姆斯於瑞士的顿恩(Thun)创作了此首奏呜曲,同年写作之作品有《A大调小提琴奏呜曲,作品100》和《C小调钢琴三重奏,作品101)。
(更多…)

马友友

马友友马友友

马友友(YO-YO MA)就像他的出生一样的,是属于世界舞台的,而非某一国家和地域。他出生于浪漫艺术的法国,长于开朗乐观的美国,身上流得却是谦虚深沉的中国血统,他似乎天生就比别人擅于接触不同文化的敏感,和拿捏音乐多层次的复杂层面。马友友5岁开始在观众面前演出;7岁与家人迁往美国纽约定居;8岁结识了著名的大提琴家帕伯洛·卡萨尔斯,并且其与伦纳德・伯恩斯坦帮助下,在美国的卡耐基音乐厅与姐姐马友乘参加了第一次公开演出。
(更多…)

17世纪到20世纪的大提琴作品

17shijiedao20shijiedatiqinmingqu

在17世纪,大提琴在通奏低音(Generalbass)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演奏的还有如羽管键琴,管风琴或琉特琴等。旋律则由高音乐器完成,如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奏鸣曲、咏叹调等等。然而到了1650年后,也出现了为低音乐器而作的奏鸣曲,但大部分是为 Gamba琴创作的,大提琴和大管奏鸣曲却非常鲜见。很多原为Gamba琴而作的乐曲后也用大提琴演奏了,因为1750年以后Gamba琴就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了。
(更多…)

关注博客公众号